创作论坛:表达的通路

《小偷家族》《寄生虫》相继摘取世界艺术电影的桂冠,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波关于“什么时候会有下一部华语电影获得金棕榈”的讨论。尽管单个的奖项难以成为做出理性而充分判断的标准,但华语电影创作生态与世界电影流域日渐拉大的距离、制作大环境的不断恶化确是肉眼可见的。身处于一个纷杂的创作生态之中,我们的作者要如何在各方标准的鼓励与制约下寻找一条达成的通路?

艺术表达的追求指向何方?作为导演,如何面对作者表达与公共性之间的制衡?作为个体的创作者应该为行业与现实背负多少责任?在观众、市场、电影节展都极度渴求甚至匮乏优秀影像表达的情况下,作者需要在不同的审美系统做出选择。在做出选择的同时,我们真的可以坦然面对它们的力量差异与高下判定吗?选择未必是一件难事,但在选择背后,有哪些价值和意义被放弃,有哪些权力被加持,都是需要我们停留与反思的问题。

论坛嘉宾:

1968 年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刁亦男作为编剧曾参与《爱情麻辣烫》《将爱情进行到底》《洗澡》等影片的创作。2003 年,其编剧导演处女作《制服》获第 22 届温哥华电影节龙虎奖、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奈派克奖特别提及。2007年,《夜车》入围第 60 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于第 23 届华沙国际电影节获得评委会大奖。2014 年,刁亦男的第三部导演作品《白日焰火》于第 64 届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亦获第 51 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提名。同年,《白日焰火》于中国大陆上映,创下华语文艺片票房纪录。2019 年,刁亦男的最近作品《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第 72 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

刁亦男 | 导演、编剧

新加坡导演编剧,毕业于英国国家电影电视学院。陈哲艺导演的短片《Haze》 入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短片竞赛,《阿嬷》在第60届戛纳电影节电影基石获特别提及,成为新加坡获得的第一个戛纳电影节大奖。2013年,陈哲艺的首部长片《爸妈不在家》获2013年底6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第50届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新导演、最佳女配角奖。同年,他被好莱坞《综艺》杂志推选为年度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位导演。陈哲艺目前正在筹备第二部长片《热带雨》。

陈哲艺 | 导演、编剧

法国制片人,1995 年创立 NADA,其制作的大量短片、艺术电影和纪录片在各大国际电影节颇有斩获。2002 年,夏尔·吉尔贝进入 MK2 音乐,2006 年开始为 MK2 制作长片。2013年,创立 CG CINEMA,致力于国际制片和导演培育。其担任制片的作品多次进入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以及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沃尔特·塞勒斯的《在路上》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多兰的《汤姆的农场旅行》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蒂尼斯·艾葛温的《野马》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私人采购员》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导演的荣誉,2018 年与中国导演毕赣合作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戛纳电影节和台北金马影展。

查尔斯·吉伯特 | 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