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期望线”最初来源于建筑学术语,代表了人们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发踩出的最短的路线:⼈们想要穿越公园的草地时会下意识践过草坪,⽽不是绕行行走已经设计好的⼩道。这部电影以该释义为背景阐述了人工智能存在的无限可能性:人工智能最终为用户们提供的问题最优解事实上是期望线计算后的结果。电影旨在借人工智能在情人节为用户提供最优解的这一设想,来深入审视人工智能这个满腹争议的话题。片中部电影借⽕⻋为隐喻,叙述了一个由人工智能导致的谋杀案的故事。这部电影试图探讨越来越富有争议性的⼈工智能的伦理道德以及科技本身的⽆辜性。
施蕊妮
施蕊妮是一名交互设计师和短片导演。她试图通过结合电影语言与技术美学来探索虚拟亲密感;创作一种能重新审视人性与新科技间共存性的叙事模式。她毕业于伦敦传媒学院的交互与移动图像专业,随后又于2018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动画系硕士学位。现往返居住于伦敦和上海。
导演阐述
该片的灵感源于我对人工智能的学习与研究。我注意到大多数主流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都被刻画成导致反乌托邦未来的威胁存在,这导致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是带有偏见的。事实上,人工智能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它生成的每一个“最优解”都来自于人类一切信息组成的大数据库,这个库背后是我们人类自己也无法解释清的迷思:伦理观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偏见。
面对这样的‘既定路程’,人工智能或许是无辜的,我想通过一部以人工智能自己的口吻的作品让观众认知到它不是单纯好/坏的存在,它只是拥有完全不同的体系价值。
我也意识到或许技术性的抽象故事很难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但从电影想传达的主旨出发,或许让观众直面自己的不理解,就是最好的理解方式。于人类而言,人工智能是一个完全的异类。通过一个典型的谋杀案将人工智能的系统逻辑形象化,这也许能让观众更为直面地了解人工智能对于信息的处理手段和方式。